《易》之失贼案《易》道精微爱恶相攻远近相取则不能容人近于伤害
《易》之失,贼:案《易》道精微,爱恶相攻,远近相取,则不能容人,近于伤害。
《春秋》之失,乱:案若务属辞比事而作法,则失于犯上。案凡事务以法断是非,以至不分尊卑长幼,则易陷于犯上之乱,这在等级社会中是不允许的。孔子说:“进入一个国家,就可以看出这个国家对国民的教化怎样。观察他们的为人,温柔而厚道,是得力于《诗》的教化;知识通达而又了解历史,是得力于《书》的教化;豁达、平易而又善良,是得力于《乐》的教化;纯洁、文静而又细心,是得力于《易》的教化;恭谦、节俭、庄重而又恭敬,是得力于《礼》的教化;善于连缀文词、比附事实〔而判断是非〕,是得力于《春秋》的教化。《诗》的教化强调得过分,就会使人变得愚钝;《书》的教化强调得过分,就会使人的知识失实;《乐》的教化强调得过分,就会使人奢侈;《易》的教化强调得过分,就会使人相互伤害;《礼》的教化强调得过分,就会使人变得烦琐;《春秋》的教化强调得过分,就会使人乱伦犯上。如果这个国家的民众为人温柔厚道而不愚钝,这是正确施行《诗》教的结果;知识通达、了解历史而不失实,这是正确施行《书》教的结果;豁达、平易、善良而不奢侈,这是正确施行《乐》教的结果;纯洁、文静、细心而不相互伤害,这是正确施行《易》教的结果;恭谦、节俭、庄重、恭敬而不烦琐,这是正确施行《礼》教的结果;善于文词、能够列举事实〔判断是非〕而不乱伦犯上,这是正确施行《春秋》之教的结果。”
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其在朝廷,则道仁、圣、礼、义之序;燕处,则听《雅》、《颂》之音;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升车,则有鸾和之音 。居处有礼,进退的度,百官得其宜,万事得其序。《诗》云 :“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此之谓也。鸾和:皆车铃(参见《玉藻第十三》第31节)。
《诗》云:案以下诗句引自《诗·曹风·鸤鸠》。天子与天地并列为三,因此天子的德行能与天地相配,能使万物都受益,光辉与日月齐明,照耀四海而无微不至。天子在朝廷上,就用仁爱、圣明和礼、义的秩序来引导臣下;闲处的时候,就听《雅》、《颂》的音乐;行走的时候,就有佩玉的节奏;上车,就有鸾和的鸣声。起居有礼仪,进退有分寸,各级官吏都安排恰当,各种事情都有条不紊。《诗》说:“那位善人君子,礼仪从无差错。礼仪从无差错,端正四方国家。”就是歌颂上面那种天子的。
发号出令而民说谓之和,上下相亲谓之仁,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除去天地之害谓之义。义与信,和与仁,霸王之器也。有治民之意而无其器,则不成。发出号令而民众喜悦就叫做和,上下相亲就叫做仁,民众不提出要求便能得到所希望的东西就叫做信,为民除去天地间的灾害就叫做义。义与信,和与仁,这是做霸者、王者的工具。有治理民众的意愿,而没有治理民众的工具,就不能成功。
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圜也。故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圜;君子审礼,不可诬以奸诈。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敬让之道也。故以奉宗庙则敬,以入朝廷则贵贱有位,以处室家则父子亲、兄弟和,以处乡里则长幼序。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此之谓也。故朝觐之礼,所以明君臣之义也;聘问之礼,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丧祭以礼,所以明臣、子之恩也;乡饮酒礼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昏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故以旧坊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故昏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乡饮酒之礼废,则长幼之序失,而争斗之狱繁矣;丧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者众矣;聘、觐之礼废,则君臣之位失,诸侯之行恶,而倍畔侵陵之败起矣。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蹜,缪以千里。”此之谓也。礼对于治理国家,如同称对于轻重,墨线对于曲直,圆规和曲尺对于圆和方。因此称如果悬挂起来,是轻是重就不会有假;墨绳拉扯起来,是曲是直就不会有假;圆规和曲尺陈设出来,是圆是方就不会有假;君子审慎地运用礼,就不可用奸诈来欺瞒。因此重视礼、实行礼,就叫做有道的人;不重视礼、不实行礼,就叫做无道的人。〔所谓道〕就是指的恭敬谦让的态度。因此依礼祭祀宗庙就恭敬,依礼进入朝廷贵贱不同的官职就各得其位,依礼治家就会父子相亲、兄弟和睦,依礼治乡里就会长幼各安其分。孔子说:“安定统治地位,治理民众,没有比礼更好的了。”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因此朝觐的礼仪,用以表明君臣关系的大义;聘问的礼仪,用以使诸侯相互尊敬;丧礼和祭礼,用以表明做臣、做儿子的〔报答国君和父母的〕恩情;乡饮酒的礼仪,用以明确长幼之间的秩序;婚姻的礼仪,用以表明男女有别。礼,是用来防止混乱的产生,如同防止水患的到来一样。因此认为旧的堤防无用而加以破坏的,必遭水患;认为传统的礼无用而加以废弃的,必遭祸乱之患。因此婚姻之礼废弃,夫妇关系就会破坏,而淫乱邪僻的罪恶就会多起来;乡饮酒之礼废弃,长幼的秩序就会丧失,而争斗的案件就会频繁发生;丧礼和祭礼废弃,做臣和做儿子的就会薄情寡恩,而背弃死者、忘记君父的人就会多起来;朝觐和聘问之礼废弃,君臣关系就会破坏,诸侯就会作恶,而背叛和相互侵略的祸乱就会产生。因此礼对人的教化作用很隐微,它防止邪恶于未然,使人天天向善,远离罪恶,而自己却不知不觉,因此先王都重视礼的教化作用。《易》说:“君子要慎重事情的开始。如果开始相差毫厘,结果就会造成相差千里的大错。”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哀公问第二十七
哀公问于孔子曰:“大礼如何 ?君子之言礼,何其尊也?”孔子曰:“丘也,小人,不足以知礼。”君曰:“否。吾子言之也。”孔子曰:“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昏姻、疏数之交也。君子以此之为尊敬然,然后以其所能教百姓,不废其会节 。有成事,然后治其雕镂、文章黼黻以嗣。其顺之,然后言其丧筭 ,备其鼎俎,设其豕腊,修其宗庙 ,岁时以敬祭祀,以序宗族,即安其居,节丑其衣服 ,卑其宫室,车不雕几,器不刻镂,食不贰味 ,以与民同利。昔之君子之行礼者如此。”公曰:“今之君子胡莫行之也?”孔子曰:“今之君子,好实无厌,淫德不倦,荒怠敖慢,固民是尽 ,午其众以伐有道 ,求得当欲,不以其所 。昔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后,今之君子莫为礼也。”大礼:案礼之所用,其事广大,包含处广,故云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