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训题解中说“齐一也四宇之风世之众理皆混其俗令为一道也故曰《
本训题解中说:“齐,一也。四宇之风,世之众理,皆混其俗,令为一道也。故曰《齐俗》。”“俗”是不同时代、社会、制度遗留下来的礼俗制度。古今、南北、华夷各不相同,而成为“一世之迹”。本训首先对道、德给予了合理的解释,“率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接着指出,万物各有长短,要承认事物的多样性,要“各便其性”、“各有所宜,而人性齐矣”。最终以道齐“俗”。文中认为人性至善,要注重教化。“人之性无邪,久湛
本训题解中说:“齐,一也。四宇之风,世之众理,皆混其俗,令为一道也。故曰《齐俗》。”
“俗”是不同时代、社会、制度遗留下来的礼俗制度。古今、南北、华夷各不相同,而成为“一世之迹”。本训首先对道、德给予了合理的解释,“率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接着指出,万物各有长短,要承认事物的多样性,要“各便其性”、“各有所宜,而人性齐矣”。最终以道齐“俗”。
文中认为人性至善,要注重教化。“人之性无邪,久湛于俗则易”。对民族、民俗问题,要承认差别,以不齐为齐,统而包之。
作者主张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反对拘泥僵化。“是故世异即事变,时移则俗易。故圣人论世而立法,随时而举事”。
文中强调指出,真理是有客观性、具体性和针对性的,“至是之是无非,至非之非无是,此真是非也”。反对以“我”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本训发挥了《庄子·齐物论》的思想,用以处理人世间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充分显示了汉初黄老道家开放、发展、变化、包容而博大的精神境界。
陶方琦《淮南许注异同诂》:“(此)许注本也。”
率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性失然后贵仁,道失然后贵义。是故仁义立而道德迁矣,礼乐饰则纯朴散矣,是非形则百姓昡矣,珠玉尊则天下争矣。凡此四者,衰世之造也,末世之用也。
率性:依据本性。《礼记·中庸》:“率性之谓道。”
延伸阅读:
- 有关《王制》的作者与成书的时间向来众说纷纭尤以下列五种说法最[图]
- 程子说“‘身有’之‘身’当作‘心’”[图]
- 司马宣王与亮相持连围积日亮数挑战宣王坚垒不应会亮卒其军退还冬[图]
- 其言会伐宋何?后会也秋七月荆入蔡冬单伯会齐侯、宋公、卫侯、郑[图]
- 《象传》说地中蓄积着很多的水这种情况象征着兵众和军旅之事君子[图]
- 支道林支遁见《言语》 注,白马寺佛寺名原指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图]
- 知知谓知而又知即不断地去了解、认识不断地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理[图]
- 《举贤第十》继续论述如何选用贤才的问题告诫君主要警惕“有举贤[图]
- 贾卖引申为付出溯,源春秋末期晋国霸业渐衰齐国趁机出兵攻打晋国[图]
-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