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阐发“明道若昧”的道理重在论道“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四
本章阐发“明道若昧”的道理,重在论道。“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四章》),空虚实用;道“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十四章》),无影无踪;道“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十五章》),藏而不露;道“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二十二章》),俭啬内敛。因此,道的现象和实质似乎是矛盾的,不为一般人认识知晓,这就如同“大白”、“大方”、“大器”、“大音”、“大象”一样,所以说,“道隐无
本章阐发“明道若昧”的道理,重在论道。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四章》),空虚实用;道“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十四章》),无影无踪;道“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十五章》),藏而不露;道“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二十二章》),俭啬内敛。因此,道的现象和实质似乎是矛盾的,不为一般人认识知晓,这就如同“大白”、“大方”、“大器”、“大音”、“大象”一样,所以说,“道隐无名”,“明道若昧”。但是,道却“善贷且成”,养育成就了万物。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延伸阅读:
- 有关《王制》的作者与成书的时间向来众说纷纭尤以下列五种说法最[图]
- 程子说“‘身有’之‘身’当作‘心’”[图]
- 司马宣王与亮相持连围积日亮数挑战宣王坚垒不应会亮卒其军退还冬[图]
- 其言会伐宋何?后会也秋七月荆入蔡冬单伯会齐侯、宋公、卫侯、郑[图]
- 《象传》说地中蓄积着很多的水这种情况象征着兵众和军旅之事君子[图]
- 支道林支遁见《言语》 注,白马寺佛寺名原指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图]
- 知知谓知而又知即不断地去了解、认识不断地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理[图]
- 《举贤第十》继续论述如何选用贤才的问题告诫君主要警惕“有举贤[图]
- 贾卖引申为付出溯,源春秋末期晋国霸业渐衰齐国趁机出兵攻打晋国[图]
-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图]